第43章 真相大白(大结局)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MG公司的AE职位。

如果是容芸上位,童小于心服口服,偏偏上位者是资历尚浅业绩并不突出的杨扬。对此童小于另有看法。

颜笑跟杨扬的互动令童小于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她觉得杨扬极有可能跟颜笑暧昧不清,所以才能在他的支持下成功升迁。

有了这条思路,童小于从网上找到一家私家侦探,雇人跟拍颜笑和杨扬的一举一动,并和美国的一个朋友张妍妍决定借鉴零八年的“死亡博客事件”来导演一出第三者的话题。

于是“誓与小三死磕到底”的帖子诞生了。

发帖人并不是童小于,而是她的朋友张妍妍。为了隐藏ID“流泪的我”的真身,张妍妍登录发帖时都是用的动态IP来掩盖。

要问张妍妍干这件事的初衷,她仅仅只是觉得好玩,完全把它当成了网络上的一场游戏,也确实没料到会引发出如此庞大的风波。

这是张妍妍始料未及的,也令她后悔害怕不已。

一直以来“小三”这个话题总能激起人们的热烈讨论,帖子最开始发在网络上并没有什么动静,后来随着剧情的开展,悬疑似的剖析推进,以及两人精湛的文字煽情手段,把一个又一个网友吸引进来。

人们沉浸在发帖人的自我倾诉里不能自拔,甚至每天都会保持习惯追贴。

有人鼓励楼主振作起来,有人痛骂出轨的渣男贱女,还有人感同身受。各种各样的情绪在帖子里越积越多,最后成为论坛的一道亮点。

看着帖子的点击率和回复留言飙升,张妍妍体会到了做主宰者的快感。

在网络世界里所有人的情绪都被她左右,他们把她包围,给予鼓励,因她悲伤而悲伤,因她高兴而高兴。

这种感觉真的爽爆了!

待帖子炒到了一定的火候,童小于才把颜笑和杨扬的互动照片发给她,并让她把背景模糊,脸上打马赛克做过处理后才传到帖子里。

欲盖弥彰的效果果然引起了网友们的愤慨,有人建议人肉他们。

随着一张张照片,传说中的“出轨证据”多了起来,杨扬和颜笑的现实身份被网友们扒出。

一场网络暴力正在蓄势待发!

有人给杨扬打电话骂她不要脸,有人往她的邮箱里发病毒轰炸,还有人不断添加她的微信和QQ号想亲眼见见这个贱货。更有甚者,查到她的工作地方专门打电话给公司唾骂使其丢工作。

各种各样的轰炸劈头盖脸地往杨扬身上招呼,层出不穷。

这个时候张妍妍才意识到情况的恶劣,开始害怕了。童小于却格外淡定,让她不要再登录那个ID了,弃了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之后张妍妍没再登录过,却又忍不住关注这起事件,每每看到网友们的评论,她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疯狂。

张妍妍陷入了深深的忐忑中,每天都感到恐惧。

童小于却告诉她,那只是网络世界,只要她脱离了那个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就没有任何影响。

确实如此,离开了网络,她的生活跟往常一样平淡无波。

颜笑和杨扬的丑闻曝出后,公司的公关确实很厉害,本来事件的热度很快就会被压制下去,遗憾的是童小于偷偷给容芸抛了橄榄枝。

容芸觊觎AE职位许久,如果有机会让她干掉杨扬,相信她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这点童小于没有任何怀疑。

于是她偷偷给容芸发一些网络上没有的照片,容芸果然不负所望通过人脉把那些照片发给了金文莲。

那些照片触怒了金文莲,致使她前往公司扇杨扬耳光泄气,从而导致原配打小三的视频外流,给公司的声誉带来了巨大影响。

只是令童小于没料到的是她的导火线把颜笑和金文莲苟延残喘的婚姻引爆了,而杨扬则成为了炮灰。

但不管怎么说杨扬终于被逼走了,容芸成为了暂代AE职务的人。

容芸有把柄在手上握着,童小于要搞走她轻而易举。

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童小于把容芸发给金文莲的那些照片洗出来放到她的办公桌里,那些照片无意间被其他同事发现,从而导致公司调查她,最终被开除。

容芸走后,童小于的各方面评估都还不错,所以成功上位。

这便是策划小三门事件的前因后果。

话又说回来,一开始警方调查这起案子也走了不少弯路。他们从发帖人身上着手,结果耽搁了许久都没把真身找出来,后来才把目光转移到杨扬周边接触的人群,再从中筛选。

最终经过多番努力,把童小于揪出来了。

整个案件就是这样,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

一开始按照童小于的策划,她只是想搞臭杨扬的名声令其走人而已。但随着事件的数次反转,完全脱离了她的掌控。

在金文莲怒打第三者的视频流落出去后,当事人颜笑却发声明澄清杨扬的清白,并表示与金文莲的婚姻关系破裂将走离婚程序。

这时童小于才意识到她点燃了一颗炮弹。

之后金文莲做个人专访倾诉心路历程,对颜笑和杨扬二人做出反击。接着夫妻二人不知达成了什么共识一并出现在记者招待会上,结果中途又翻脸。

两口子一场又一场的反转恰恰是童小于需要的,因为他们成功把众人的注意力转移,她安安心心地坐上她的AE宝座,由主导者转变成了吃瓜群众。

如果最后韩净和杨扬没有发生那起车祸,也许她已经成功脱身。但遗憾的是他们出事了,她没法置之度外,终将受到法律严惩。

一场普通的职场之争,从网络到纸媒,从娱乐八卦到社会新闻,跌宕起伏的反转剧情满足了各大吃瓜群众,却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如果说童小于是事件的主导者,那颜笑和金文莲夫妻的对打则是帮凶,媒体和网友的口诛笔伐便是火上浇油,最终将韩净和杨扬两个受害者焚烧成了灰烬,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深入到骨子里的创伤。

媒体把小三门案件报道出来,视频里童小于的脸上打了马赛克,她言语诚恳地向杨扬致歉,并深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恶劣影响。

这起报道引起了众人的欷歔。

传说中的真相大白令无数网友愤慨不已,他们信誓旦旦去攻击的人竟然是受害者,而在网络上动情倾诉让他们同情的人却是加害者。

一张老脸被打得啪啪响!

有人发帖痛斥童小于的无耻行径,也有人深刻反思自己在小三门事件中的角色。但多数人都不会反省自己当初的行径,他们只会痛骂“流泪的我”误导他们去攻击杨扬,而不去想自己当初为什么看事情不带脑子。

童小于利用网络谋得AE职位,最后却被网络吞噬,她成为了网络上人人唾骂的对象。人们就像当初唾骂杨扬那样把注意力转移到她身上,各种辱骂层出不穷。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真相大白后,诸多媒体前往医院采访杨扬,希望她能谈谈遭遇小三门事件后的心路历程。杨扬面对媒体沉默了许久才说:“你们有些人以前也来采访过我,可不像现在这样尊重我,让我很不习惯。”

这话让所有媒体人都沉默,气氛一时陷入死寂。

杨扬面色平静道:“所有小三门事件的参与者都欠我和韩净一个道歉,可一句道歉我们就会原谅你们吗,永不!”

人们各自沉默。

杨扬审视全场,一字一句道:“我的心路历程其实很简单,希望广大网友们做键盘侠时记得带上脑子,做媒体的稍微有点底线,做好自己就行。”又道,“大家都是成年人,不管是媒体记者还是网友,你们必须为之前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逼死韩净的人一个都跑不了,我会一一把他揪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给自己讨个说法,还韩净一个公道。

这就是杨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也许是她坚定追责的态度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思,有人开始在网络上发帖道歉。最初只有那么小部分人主动承认过错,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不知什么时候起,网络上掀起了一场道歉运动。

有用文字道歉的,有用自拍视频道歉的,有用动物道歉的,也有用表情包道歉的……各种花样层出不穷,但中心还是围绕着对杨扬网络暴力的致歉。

今天你反省了吗?

成为了网络潮流。

这起运动最初只是在网络上流行,渐渐的转移到了纸媒上,有报刊在头条上刊登出硕大的道歉字样,并且悼念韩净。也有土豪网友在商业街的广告屏上致歉,表达对韩净和杨扬的忏悔,以及对他们家人的慰问。

整个社会现象是非常正能量的,有电视台专门针对这一现象做节目讨论,话题自然是围绕着网络暴力。

最后他们做出如下总结: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在那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刽子手——请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他人,哪怕你只动了一下鼠标,他都有可能被你的指责谋杀。

纷沓而来的致歉并不能阻挡杨扬的追责行动,事发当天的过程有监控录像为证,谁也别想跑。她的努力与律师们的援助令韩家人稍稍感到安心,在经过亲朋好友的商议后,他们决定把韩净安葬。

下葬那天很多人前来送行,有媒体记者,也有陌生网友。

他们送来鲜花表达哀悼,虽然你并不知道他们的网络ID曾经都干过些什么,但至少在这一刻他们是友善的。

墓碑上韩净的照片年轻又帅气,笑得很干净。

韩母说这是韩净所有照片里最好看的一张,她特别喜欢。可是从今天开始,他将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里。

不管这个世界曾对他做过什么。

喧嚣过后,墓地变得空寂下来。

杨扬平静地坐在轮椅上,默默地望着墓碑上那张年轻的面庞。在往后的好多年里他将长眠于此,而他留给她的最后记忆则是那起惨烈的车祸。

“韩净,对不起。”

她欠他一条命,欠他一场道歉。遗憾的是那声对不起他永远都听不到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承担起他留下来的责任。

身后的莫小莫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

一旁的田琳默默无语,她的心情很复杂,这是她第一次直面死者。

韩净就躺在她的面前,躺在冰凉的泥土里,永久埋葬。而他带给她的记忆却深入到了骨子里,现在她并不能很好地处理那份记忆。但她相信,时间,是修复伤口的良药。

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正如现在的杨扬一样,顽强活着,重新站立起来,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他们的未来会很好,不会被辜负!

ps:(还有一个番外)